2017年4月14日下午,受郑州市供水节水技术中心委托,主要由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二地质环境调查院完成的《2016年度郑州市地下水动态监测报告》专家评审会在该院进行,获得了专家的一致好评,并顺利通过了评审。
由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和华北水利水电大学4位专家组成的评审组认为:监测井布局科学,资料翔实,技术分析到位,成果丰硕,尤其是郑州市率先在全国大范围实行了地下水位远程监测工作,大大提高了监测精度,为今后开展水资源系统科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促进了郑州市水资源管理水平的向纵深精细化管理和宏观大资源系统管理方向发展,报告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郑州市1010.3平方公里范围内的地下水,最大埋深1000多米,总可开采量大约在每年3亿立方米,是郑州市的重要供水水源和后备水源。南水北调水源在河南、河北、京津地区的使用,大大缓解了各地对地下水的超量开采,使超采的地下水得到一个缓慢的恢复期。
郑州市南水北调供水水源置换出来的原供水水源黄河水做为生态水系水源后,郑州市在城市公共供水管网范围内又采取了压采封闭地下水的措施,使地下水位部分地区有所回升,尤其是市区西部浅层和中深层地下水局部地区水位回升明显。但又带来了新的城市地质灾害问题,比如建设路一带浅层地下水位,多年来水位一直保持在30多米,由于棉纺区的搬迁,地下水井的关停,棉纺区大大减少了对地下水的开采,再加上西部新建设的地表生态水系对地下水的补给作用,如今浅层地下水位回升到20多米,这一带浅层地下水整体回升了10米左右,造成建设路地下过去无防渗的7401人防工程充水等问题。
郑州市已经安装的地面沉降监测点
由于城市地质特殊行业的壁垒作用,各级地方政府相关部门普遍不了解这个行业,缺少前瞻性的工作。因此,为解除各地快速发展带来的城市地质灾害隐患,为郑州市做为国家中心城市发展服务,整合各方资源,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已经主动与全省各个城市接触,希望在为各地做好防范城市地质灾害(包括地下水开发方面的问题)方面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