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魅力郑东 节水先行 优化水资源利用 助力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3年12月05日   阅览次数:1143   发布:

    郑东新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深入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强化生态水系建设,严格水资源管理,坚持节水优先,补齐治水短板,确保水务业务扎实开展。

    一、加强建设管理,打造水系亮点

    郑东新区河道规划总长度约117公里,水域面积约20平方公里,已建成约15平方公里,累计完成投资约76.5亿元。在项目推进中以水生态、水资源、水管理体系为抓手,高标准、高效率推进水系亮点建设。一是构建以“河湖连通、蓝绿交融”为纽带的水生态建设体系。以如意湖、龙湖、龙子湖、象湖等四大湖泊为面、以金水河、熊耳河、七里河、贾鲁河、东风渠等十五条河渠为线,实现河湖相通,河渠相连,打造以水系网路主线,蓝绿高度融合、河渠纵横交织、水岸交相辉映的滨河生态廊道。二是构建以“多源引水、联合调度”为引领的水资源建设体系。以黄河花园口引水为主水源,规划杨桥干渠为备用水源;实施“一湖一湿地”建设,充分利用生态湿地进行内循环,实现水资源高效利用,推进河湖互济创新水源;合理利用市区贾鲁河、东风渠等过境水源实施区域联合调度,实现郑东新区生态水系水质水量稳定。三是构建以“依法治水、依法管水”为核心的水管理建设体系。郑东新区2014年在全省率先成立水上派出所、2015年积极调研推进出台《郑州市龙湖水域保护管理办法》,有效遏制了涉水违法事件,坚持依法治水、依法管水,开创郑东新区水系法制化管理新局面。

    二、持续深耕水资源管理“三化”(规范化、精细化、智慧化)建设,不断提升监管效能

    一是创新推行企业行政合规指导清单制度,暖企助企。水资源管理一头连着政府,一头连着用水企业,关系到人民群众对东区法制建设、优化营商环境等重要领域的满意度。通过将事后处罚向事前指导延伸,首创企业行政合规指导清单制度,聚焦高频多发违法行为,编发重点事项,便于企业一目了然知晓“什么是违法、违了什么法、怎么不违法”。通过集中宣讲、现场指导、个案解读、公益宣传等形式扩大清单宣传面,提高清单知晓度,受到企业广泛好评。二是提高取用水计量监测监管精细化水平。通过积极争取中央水利发展资金,2023年度完成14家规模以上取水单位共计66个取水口在线监测计量设施安装,实现与省级监测平台联网运行,自2019年启用电磁流量计监测水量以来,至今已对全区40家单位共计94个取水口实现取用水在线计量监测,全区在线监测计量覆盖率达到97%。通过科技手段推动水资源管理从“人管”向“智管”转型升级。三是持续探索水资源数字化、智慧化管理。根据郑东新区范围内的河湖工程体系,分重点、有步骤地稳步推进智慧水利建设进程。一是运用物联网技术和遥感监测技术,建立水务态势感知系统,泛在、自动、实时采集水利数据,覆盖水资源、水环境和水利工程的各个关键环节;二是利用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通过数据挖掘和建立模型,建设水利决策分析平台,主动全面感知,动态监控设施,及时分析预警,快速精准反应,科学宏观决策。三是推进区域内闸、坝、泵智能化联合调度等智慧水利建设,推动闸坝运行智能化提升改造工程,提高工作效率。随着智慧水利建设推进,到“十四五”收官年,全区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问题得到系统解决,水健康安全、水生态平衡目标基本实现。安全、智能、高效的治水管理体系建立健全,水利现代化目标基本实现。

   三、加强节水宣传教育,助推节水型社会建设

    郑东新区坚持节水优先的工作思路,做到量水而行、节水为重、因水制宜,2019年在全市市区率先通过第二批国家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验收,节水工作有序开展。一是提高节水监管能力。组建郑东新区节水行动领导小组,制定节水行动实施方案,将节水工作纳入对各成员单位、乡(镇)办考核内容和区级文明单位考核条件。制定出台《郑东新区节水型社会建设专项资金实施细则》,按细则对创建的市级节水载体及水平衡测试单位实施奖补共计141万元,有力推动了节水工作依法依规顺利开展。二是深挖节约用水潜力。升级用水户计量设施,2023年对规模以上用水户安装在线监测计量设施并连接省级系